常言道,十年磨一剑,职场亦如此。若潜心经营,10年时间能让你从“新人”变成“红人”,再变成“达人”。若糊涂混日,10年的时间只能让你从青葱一根变成大叔一枚,拿着一份“比上不足,比下无余”的收入。
随着“90后”毕业生集体亮相招聘现场,“80后”正式迈过职场生活的第一个10年。站在10年后的今天,回想10前怀抱梦想的自己,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故事。
而对于初入职场的“90后”,未来的10年你们准备好了吗?套用电视剧《北京爱情故事》剧终时的这么一句台词:“十年后,你觉得你会干什么?你会得到什么?”或许可以从这些“80后”的故事里,得到一些启示。
小铮:小公司做大事
十年前:某民营企业小业务员
十年后:某民营企业战略规划部经理
“我?我没什么大变化,还是待在原来的那家公司。”小铮,他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了自己10年来的职场生活。
大学时代,比起油头滑脑的活跃分子,小铮向来以老实本分,踏踏实实的形象示人。临近毕业,小铮一连投出了好多份简历,却封封石沉大海。垂头丧气之时,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找到并“收留”了他。之后,一做便是十年。
刚上班那会儿,由于公司还在起步阶段,规模小,工资低得很。“销售的工作,底薪800,做成一单还有提成。可刚开始,谁接得到大单啊,就这么吃底薪吃了好几个月。”想起刚开始那半年,连小铮都不得不佩服自己的毅力。
在大家眼中,让相对内向的小铮来从事销售的工作,着实难以想象,“一开始,要突破自己打开嘴皮子,成功打动客人确实很难。但能怎么办呢?只得硬着头皮做下去。半年不到,连家里的亲戚见了我,都夸我变得会说话了。”十年中,公司遇到过大大小小,不少次的打击,饭碗摇摆不定,小铮都坚持了下来。就这样,从业务员、行政人员、会计、人事主管,到如今的战略规划部经理,小铮一步步地往上爬,爬得比谁都稳。
过来人谈:
大公司固然好,可以接触到不少先进的管理理念,但在一个蒸蒸日上、充满挑战的中小公司工作也是不错的。入行之初,放下姿态,踏踏实实地认真做下去,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价值。
同学刘丁:跳槽不如“卧槽”
十年前:面对跳槽机会,两难
十年后:年收入逼近百万
如今,在外企和民营单位工作,待满两年就成了职场“老人”,待满五年晋升为“牛人”,能一口气待满十年的,绝对少之又少,堪称“仙人”。
在小武的大学同学中,这样的“仙人”还不止一个。奇怪的是,比起那些个活跃在跳槽第一线的同学,这几个“仙人”无论在薪水待遇、头衔职位,还是工作生活的平衡度上,都毫不逊色,甚至略高一筹。刘丁要数其中最典型的一位。“形象地说,如果工作就像股市,每年都在换工作的就像是做短线的,一旦见到更好的机会,立马换仓;两三年挪一次窝的,是做中线的,遇到事业‘瓶颈’或大的困扰,宁愿放下包袱另起炉灶;仙人们是做长线的,认准了所在的公司后,便一门心思与公司命运甚至可以说是与中国经济同起伏。”一直以来,从事期货投资的刘丁,笑着解释,“我擅长做长线,也意外地吊到了大鱼。”
如今,年收入直逼百万的刘丁,坦言自己也曾动过跳槽的脑筋。“我犹豫了很久,新的单位工资高、福利好,但是得从头做起。而我公司,麻雀虽小,却极有潜力。”或许,正是这样的企业“熬”得起年限。一番权衡后,刘丁最终放弃了跳槽的机会,选择了继续“卧槽”。“假如当年一没忍住,跳了槽,指不定今天能混出什么名堂呢!”
过来人谈:
在职场,要耐得住寂寞。跳槽者的愿望是经过努力找到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,但并非每一个跳槽者都可以把愿望变成现实。什么槽该跳,什么槽该卧,还得三思而后行。
佳凡:选择多不如选择好
十年前:毕业班里的尖子生
十年后:仍然在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
上学那会儿,佳凡是年级里有名的尖子生,科科第一。十年后的今天,听了一班故友十年来的职场生活,不免叹一口气,“哎,看来数我混得最不好了。”
2001年,佳凡凭借着资优生的身份,找起工作来相当顺利。面试了好几家公司,都成功拿到了offer。高兴之余,却也挑花了眼。对于自己喜欢干什么、适合什么职业,佳凡几乎一无所知。“我只知道拼了命地读书,却从来没有好好地规划、展望自己的人生。”最终,懵懂地进了如今的公司,做起了工程设计师。
2003年,对现有岗位心生厌倦的佳凡,向公司领导提出了调任请求,获得批准后,成功转职为售后工程。之后的三年,他跑遍了大江南北,几乎天天都在出差中。快节奏、高压力的生活让佳凡有些受不了,2005年,他又再次提出申请,调任到外贸部门参与售前技术支持,但是这份工作与他想象的也有些差别,于是,他又动起了调动的小念头。
10年来,从设计师、售后工程,到售前、企业管理,公司大大小小的职位,家伟几乎都试过了,却总觉得差口气,不适合自己。“售后工作太累;转销售要求业绩,挑战太大;做技术工作相对简单,却不会有太大的发展。究竟哪个适合我,我到现在还没搞明白!”
过来人谈:
择业要趁早,切忌盲目择业、被动择业。
TIPS贴士
十年精彩与否,由你决定
在听了几位80后的“十年“故事后,职场专家发现,除却各种额外因素,第一个“十年”精彩与否,还得取决于你的职场生存方式。有这么三类方式值得学习:
第一类:自我增值型
Frank毕业后进入一家外企,工作无忧,步步高升。虽然工作繁忙,但他却时刻不忘充电培训,自我增值。工作一年后,他就报考了母校第一届工程硕士研究生班,在职学习3年,花费3万多元拿到了硕士文凭。之后,他又考出了PMP项目经理证书,参加思科培训。在他之后的多次跳槽中,这些“硬件”为他增了光。
像Frank这类职场人,便是自我增值型的员工,即使有了稳定的工作,也不会忘记寻找各类机会提高学历,参加培训,提升综合竞争力。
第二类:“朝三暮四”型
究竟是“卧槽”好,还是“跳槽”好?即便不少人仍在为这个无解的问题争论不休,积极地关注职场招聘信息总是没错的。比如Jack,毕业后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,薪酬福利待遇不够理想,便时刻关注职场招聘信息,有好的机会就跳槽。由于机会成本不高,Jack敢于跳槽,也正是因为那几次成功的跳槽,Jack终于进入了心仪的企业获得了不错的岗位,开始了他的“卧槽”阶段。期间他还结识了一些猎头朋友,为以后更高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像Jack这样的职场人,学历不高,起点低,可以多多了解职场讯息,不错过任何好机会。
第三类:关注职场型
Jessica是一名职场红人,由于外向、好结交朋友的性格,虽非从事人力资源工作,却对薪酬福利、各行业岗位特性、职场晋升、培训充电等等事情了如指掌,俨然一个职场专家。这些信息都是她长期关注职场,看职场新闻,结交各行业朋友后获得的。
像Jessica这样时刻关注职场信息的人,发展自然不会落后。在知道“行情”之后,她就会鞭策自己不断进步。
文章转载请注明转自《门窗幕墙英才网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