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[会员登录] 专业、专注、用心服务门窗幕墙行业!
  • 职场头衔也通胀 贬值的官你要不要

    • 更新时间:2011-6-10 22:39:49  文章来源:互联网
    • 责任编辑:管理员  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

     在职场中不乏表里不一的人,我们将其称作“伪君子”,然而,却还有一部分是怀有真才实干的“真君子”们,尽管被任职公司冠以各种响亮的“官职”和“头衔”,实际上却有“虚有其位”之嫌。如今物价在上涨,连头衔也顶不住压力,开始“通胀”起来?

    实录

    无奈升“官”不升薪

    受访者:马承,媒体运营总监

    “我在这个行业12年了。我一毕业就在这间公司实习,在入行第四年,终于可以自己独立跟项目了。”马承对记者说,“最早的时候,我经常加班是因为激情,再后来,是因为可以升职加薪。”

    他第一次独立负责项目时,连续三天在公司工作,因为那时候很兴奋,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专业人士,应该有对应的职业素质和斗志。他说他们这行做活动很累人,做广告代理利润很低,总之是比较艰苦,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,是最适合磨炼人意志的工作。不过谁也会老,哪怕才三十出头,心态也总会疲惫。他开始觉得累,开始觉得钱少了,于是跟公司说想走。然而这些年来,他帮公司带团队、维系客户,是个主心骨,公司当然不想他走,于是公司董事决定升他为总监。

    “我确实又兴奋了一个月,但后来发现,成为总监后,只是一些单子要经我签字,或人员的调动要经我批准,对于我的实际利益,只是多了三百元交通补贴以及因不用打卡而省了两百元迟到扣罚。”马承说。他回顾,过去由项目专员升为项目主任,再升为项目经理,工资的上升幅度都是很小,项目奖金也是时有时无,与其说跟项目执行有关,还不如说是跟公司整体效益、老板心情有关。这些年过来,仿佛除了换来一个“总监”的称呼,别无其他。

    更让他绝望的是,本想跳槽,但发现同行那些经理或总监,原来都是虚名。他无奈地表示:“公司都是希望给你更大的权力,让你发挥更多技能,做更多贡献,至于薪酬就……唉!”在这行待久了,马承根本不想转行,去其他公司又得从头开始。现在他每天都继续上班,不过在闲的时候,就跟朋友合伙搞个接活动的小工作室,公司有些活动,就尽量分给工作室做,临时请几个同事当兼职,赚点外快。“公司也知道我开工作室,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只要活动做好了,并且收费不离谱就算了。”他说。

    解读

    “头衔通胀”易使公司职位和薪酬体系混乱

    “极端地说,一个部门可以有一个总监、一或两个副总监,还可以有一个高级总监,但这个部门,怎么说也得五六个人以上。三四个领导再加上两三个干活的,勉强也能说得过去。另外,干活的也可能是高级经理或者经理,或者高级主管,说白了就是在这个部门里,没一个普通员工。出现这种情况,可能因为部门人员的流动性太低,不得已才按资排辈,另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,员工的薪水跟职位高低,通常也成正比。”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陈曦告诉记者。

    他表示,还有一种情况,是让“老人”保留职位和薪水,但不给实权,等于养着。这也造成“总监”很多,甚至总监的老板还是“总监”,下属也叫总监。平常“老人”可以起到文化传承、培训新人的作用,如遇突发事件,“老人”还可以随时再被派上“战场”。这种现象多出现在有钱也有气度的大企业,在中小企业很少出现这种情况。

    陈曦认为,最普遍的情况是纯粹的“虚”职位,“包装”和“美化”的作用更明显。比如销售类岗位,现在很少叫“业务员”,基本都是主管、经理、主任等头衔,或者叫顾问、业务代表等,听上去很“美”。

    成功的标准不变

    “头衔通胀”现象仍会严重

    “销售岗位近年来‘头衔膨胀’比较明显,但任何行业的销售岗位,都有这种现象。”陈曦对记者说,“互联网等高科技行业,因为总有新技术产生,带来相应新产品,所以也更易出现全新的岗位和职位。”

    他认为值得一提的是,如果衡量成功的标准是“钱、权、名”,这个标准不变,这种现象只会越来越多。 陈曦认为,就短期来说,“头衔通胀”对公司而言应该是有好处的,它可以解决某些眼前的问题,但长期来说,肯定要有所平衡,得考虑以后的人才保留和发展问题,如果都是“官”,上升的空间就有限了。“我认为需要从公司整体层面去健全体系和标准,要不然公司继续壮大,人越来越多,职位和薪酬体系都会混乱。”他说。

    支招

    遭遇“头衔通胀”该怎么办?

    广州日报:如果正好是职场中被“赐予”浮夸头衔的当事人,应该如何应对?

    陈曦:我觉得要经常想想“神马”和“浮云”,别太拿自己当回事,保持一颗平常心。别以为自己当了“总监”就真是总监水平了,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,看淡职位名称,更加看重“职责”的范围和内容:你负责什么事,能有多大的“话事权”?另外还要认识到“权力”与“责任”一定是对等的,所谓权责一致。权力越大,要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也越大。

    广州日报: 如果职位和薪水之间出现了不平衡现象,怎么办?

    陈曦:通常是成正比的。出现“不平衡”,更多是由于公司不厚道。公司要是有一定规则的话,就得为员工着想,别光说漂亮话,给个漂亮职位,也得有实实在在的实惠。另外,一个人的职业轨迹,一般是两条线,一个是管理方向,一个是专业方向。往管理方向走,终究会遇到“玻璃天花板”,就是再也升不上去了。往专业方向走,基本上可以说,是没有尽头的。

    新闻背景

    头衔通胀:再高的职位等同“浮云”

    现代社会人才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,使得不少公司的“人才成本”也在不断增高,有些公司或机构无法支付员工更多的薪水,但为了留住有价值的员工,便“慷慨”提供“晋升”机会,实行各类“唬人”的头衔大派送,人人有份,永不落空。

    于是,“头衔通胀”的现象在各大小公司接连上演,连小小一个部门也涌现出众多“总监”,“首席道德总监”、“首席隐私官”、“首席道歉官”等看似“浮夸”的职位也纷纷出炉。

    然而,这些“总监”们所得到的仅仅是一个漂亮的头衔而已,高级职位本身所应具有的权威性与成就感,连同与之对等的薪酬待遇,通通都在“通胀”的压力下成为“浮云”。


    文章转载请注明转自《门窗幕墙英才网
    分享到:
    关闭窗口
    职场资讯相关文章
      热点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