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业内人士称之为“二次调控”的措施,是继今年4月宏观调控政策之后,出台的又一次抑制性“强击”。2010年的“十一”长假楼市反应,具备了“二次调控”的风向标意义。
率先出现的市场反馈,来自于假日期间的各地楼市成交数量。以一线城市为例,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提供的数据显示,10月1日至6日期间,北京商品住宅期房成交762套。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,今年北京楼市成交量仍然有64.9%的同比涨幅,可是与9月份日均成交303套的“高度”相比,却已下调至日均成交127套的水平。
在上海,伴随着9月以来持续向上的成交势头,9月30日1042套的成交量,创下了今年上海楼市单日成交最高纪录。搜房网数据监控中心统计表明,10月4日至10月6日三天之中,每日的住宅成交套数分别为557套、380套、402套,这一成交趋势已与回暖之前的市场情况相接近。
同样的楼市峰线走势图出现在广州楼市,广州阳光家缘的统计数据显示,9月最后一天的网签数量达到了734套,这是今年以来单日交易的最高峰。仅仅一天之后,10月1日的交易量便回落至了308套,且连续几天围绕着300套的分水岭上下波动。
不过在深圳,倒是另一番反应。根据深圳市规划国土委网站公布的数据,10月1日至4日期间,深圳一手房市场成交量达到1988套。其中,10月1日、4日两天内,新房成交量均超过了600套大关,创下今年以来新房成交量的最高纪录。
细究下来,各地楼市突现“冷却”的原因仍有多种,如果除去假期交易惯例性缩减的因素之外,已经初现端倪的,却是假期之前“二次调控”政策出台带来的观望心态。在上海,最为直接的市场反馈,来自于国庆长假期间举办的“假日楼市”房展会。
来自于主办方的统计数据显示,自10月3日起拉开序幕的房展会,4天之中共接待了14万名观众。这一数据,比去年同期举办的房展会参观人数增加了1万人次。只是,掩盖于人气高涨的表象之下,却是买卖双方浓重的观望心态。
与原先的市场预想不同,大规模的折扣优惠现象并未如期出现。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询问了多个参展楼盘,采取实质性降价措施的项目并不多。更多尚未上市的楼盘,给出的答复却是“价格尚未确定”。甚至于有的项目开盘时间已定于10月底,可价格仍然无法告知。“现在房企是在收集市场反馈的情况下,再决定价格调高或调低,参展目的更多在于推广宣传。”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一语破的。
“房价还是很高。”居住在上海闸北区老房子内的王姓老夫妇告诉本报记者。原本以为政策出台之后房价会有所下跌,但还是在现实中“破灭”了。老王刚刚离开某个位于浦东新区周浦板块的楼盘展台,“那么远的地方开价近20000元了,现在连郊区的房子都买不起。”他的妻子接口说:“不是说还会出房产税吗,房价不跌,大不了就不买呗。”(唐文祺 阴雪等)
文章转载请注明转自《门窗幕墙英才网》